查看原文
其他

毕业赠言 | 北大中文系主任陈晓明在2019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大中文人 Author 陈晓明



编者按

骊歌已起,别时将近,同窗的笑语犹在耳畔,老师的教导铭记心间。燕园的一草一木是每个学子青春中最美好的记忆,北大的一塔湖图更将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乐土。临别在即,祝福的话语承载了无尽的期许,殷切的嘱托照亮前行的道路。又是一年毕业季,北大招办“毕业赠言”系列推送,与你分享。




同学们、老师们、家长们,大家上午好!


又到盛夏时,又是硕果满枝头。夏天是我们的收获的季节,今年,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本科、硕士和博士以及留学生共有320人。在座诸君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了四年,或六七年,或十多年,今天要开始人生新阶段,有的同学还要远走高飞。我要祝贺你们胜利毕业,为北大中文系争得了荣光!我要祝福你们,踏上新的人生旅程,祝福你们前程美好!每年到这个时候,系主任都要代表中文系和大家说几句话,有祝福,有希望。说了几年,我也没有什么新词了。想来想去,不如和大家分享我爱琢磨的一句话,这就是“立心守志,和光同尘”。大家学习总书记的思想“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”,一定有很多体会。我也是学习之后,有点感想,结合中文系的特点,再做点具体发挥。


不用说,你们都是人中俊杰,要说立心,你们肯定是同龄人中最早有心、用心、尽心之人,否则你们不可能把功课做好。你们当然也是同龄人中最早立志的人,否则不可能坚持不懈,持之以恒,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拼搏进取。但是,今天我在这里说到的“立心”是要讲点大道理的“立心”。你们从中学到大学,肯定都熟读张载“为天地立心”的名言,古今读书人都要有大志向,君子固穷,但因为志存高远,不以世俗斤两计较,其自信人生,念天地悠悠,才有心气。当然,天地本无心,说到底是要把握住天地人间之道义,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这里说的是“立心”的大道理。其实,它也是和每个人的精神追求是相通的。说到底,个人的立心只有和天地立心相通,这样的心才立得正。个人的立心要正,要善,要有爱,要有大关怀。





今天,你们在北大已经完成了一阶段的学业,人生上了一个台阶,有些同学就要走向社会,走上工作岗位,直接为人民服务。是否还保有初心、还有高远之志呢?我当然深信不疑,因为我相信咱们北大中文系的教育。但是,我今天却要在你们走向人生更高阶段、走向社会之际,说一声“立心守志”,这又是何用意呢?


今天的社会变化很快,我们已经看到科技,尤其是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变,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也发生相当大的变化。实际上我们的心灵、我们的感觉方式、我们的交往方式都在潜移默化发生变化,继而我们的价值观、道德观、处世方式以及我们的立场都会发生变化。今天社会提供的机遇也空前多,但竞争也更为剧烈。强强相争,或弱肉强食的戏码会变换着上演。期望你们依然有定力,能保持正直、善良和本真,能兼爱他人、奉献社会。这份心、这志向不能丢、不能移。因此,我解释“立心守志”,就用四个字:“和光同尘”。前者是观念,后者是实践;前者是意愿,后者是行为。对于学古典的同学来说,“和光同尘”这个词语或许平常,我特别喜欢这个词,不是因为我领悟得有多精深,而是因为我依然琢磨不透,所以,今天才和大家一起分享。


“和光同尘”这个成语原文出自“和其光,同其尘”,在老子《道德经》一书中出现两次,分别在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。第四章:“道冲,而用之或不盈,渊兮,似万物之宗。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。湛兮,似或存”。另外,《道德经》第五十六章有曰:“塞其兑,闭其门,挫其锐,解其纷;和其光,同其尘,是谓玄同”。因王弼做《道德经注》对这句话颇为重视,传之后世而意味深长。王弼是个传奇人物,神童自不必说,少年成材,英年早逝,24岁就去世。众所周知,由于《道德经》的原文逸散已久,王弼的《道德经注》曾是该书的唯一留传,直到1973年在马王堆发现《道德经》的原文为止,我们一直用的是王弼做注的《老子》。在座的有古典文学文献专业的同学们,更有古典的老师们,古典非我专业,只是外行的一点体会。我只是从做人对事的态度来和大家分享一点所得。


做古典的学者讲究紧扣字眼,就这一句话,通常的解释,以“道”为主语,说“道”“藏匿着锋芒,化解着纠纷,蕴含着光泽,混同着尘垢。”(黄朴民:《<道德经>译注》,岳麓书社,2011年,第19页)根据王弼注:“无所特显,则物无所偏争也;无所特贱,则物无所偏耻也。”(《老子道德经注》,王弼注,楼宇烈校,中华书局,2011年,第152页)王弼把主语定位为事物本身,没有特别显明的,物的呈现就可以避免偏向;没有特别低贱的,物的自卑就可以避免偏向。据《辞源》从王弼注的这一说法,后世就“和光同尘”的解释引申出“与世浮沉,随波逐流而不立异”的意思。任继愈先生《老子新解》对“和其光,同其尘”解释说:“涵蓄着光耀,混同着诟尘”,陈鼓应先生《老子今注今译》解释也大体如此:“含敛光耀,混同尘世”。


我的解释与通行的解释有所不同,我的解释:道冲,冲通蛊,阴虚,道主阴虚。意即道主虚,无形,用之或者不能抓住整体,道深不可测,如万物所宗。只有去掉道所呈现出来的锐气,解开周边的纷扰,中和其光芒,同化其尘土,道这才澄明起来,似乎已经存在。这就类似海德格尔所说的“去敝”,才可体会道的存在。老子的道,近似于海德格尔的“存在”,所有那些锐、纷、光、尘,如同存在者,通过存在者才能体会感悟到存在。


后世把这句话简化为“和光同尘”四个字词语。这四个字显得更凝炼,却更有可发挥的余地。先不说“光”与“尘”如何解释,就是“和”与“同”里面的含义就够半本书来解释了。今天我们不是上课,不必引经据典,老子学说,大道至简,形上抽象,却是自然造化,可通日常。以我浅见“和其光”不妨理解为可以和合事物的光耀;既可承住光,也可中和光,涵养光,甚至消解光。老子之说主阴虚,故而能阴阳中和。“同其尘”则是我亦可以混同于卑微的尘土,与其一起低微,不分彼此。这其实也可理解为“无我之境”。


如此说来,未免消极。其实,在我看来,“和光同尘”要说的是人存在于世,要有立其心、守其志的精神人格,恰恰是与天地同造化的一种心气。这只有充分自信、把生命托付给自然之永恒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。王弼所言,只是道家哲学之抽象意义,我这样解释或许离王弼已经有很大偏差了。王弼自己做人做事就十分孤傲。史书有说王弼结交何晏、夏侯玄、钟会等名士,崇尚玄学清谈,为人高傲,“颇以所长笑人,故时为士君子所疾”。若史书所记为真,他的几个朋友都是一世英豪,但都下场惨烈。“和光同尘”只是纸上玄学。





但我却要用其意,设想也能践其行。我试图把它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:


其一,能承得住光,不自以为是。北大人某种意义上都顶着光环,你们进北大那天起,就是顶着光环进来,硕士博士也都是如此。然而,学了四年或更多年,可能逐渐把头上的光环磨掉了,看看周围都是有光环的同学,都在强光下,慢慢自己就不给自己发电了。确实,就我的经验而言,我们北大中文系的同学大都有谦逊之风,这是值得肯定的。但是,现在毕业了,走向社会,你们头上的光环又会亮起来,社会看你们,就带着一种眼神,也会看到光环。你们遇到顺境,光环会亮起来,顺到挫折,光环就会暗下去。尤其是后一种情况,你是有光环的人,遇到挫折很不服,放不下自己的光环,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,不从实践中体味真知,光环经常会成为自己的障碍。要能承得住外界加给你的光,也能把光反过来赋予社会,赋予他人。甚至能去隐自己承载的光,能以谦逊之风、平和之气做人行事。太重视自己的光亮,既晃了别人的眼,也会让自己看不清脚下的路。


其二,能中和得了光,不趋炎附势。作为青年学子,你们起点高,不只是自己头上有光,而且很容易靠近更亮的光。但你们一旦走向社会,你们就会面对更为复杂的社会情势。面对高光、强光,怎么办呢?人性都是有弱点的,如何能有定力,能迎得住光、承得住光,面对光不卑不亢、淡泊从容,这是一种人生气节。甚至用你的稚嫩身子,能站得稳自己的脚跟,不趋炎附势,不去争抢光耀。这就是心中始终有良知,用你的正直善良,安身立命于世。今天我已经不必再去重复陈寅恪如何如何说,蔡元培如何如何说,这些在你们进北大的第一个学期起,就应该了然于心,否则难为北大人。其实,说这些话容易,要做到并不容易。我今年60岁了,即使你们相信我所言为真,我也不能以我的经验为参照——这我当然理解。这并非要你们一味退避三舍,或者自视清高。我所欣赏的是一种气质和风骨。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观察,是真心喜欢这句话,王弼少年英雄,“和其光”,多么美的一句话,多么有志气,有自信;多么的有定力,有气场。我想,这是中国古人的理想、读书人的理想。我并不寄望于你们实践它,这太难了。但我真心想和你们一起欣赏它。所谓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。在当今时代,这也就够了。


其三,能体会众生,关心天下疾苦。我把“同尘”理解为能够和天下百姓同呼吸共命运。中国古代士子都有民本思想,在任何时候,都要知道劳作者的艰辛。在今天,就是讲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,真正有奉献精神,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。甘当普通人,愿从最低处做起。虽然我们并非观世音,不能普渡众生,但我们心里能尊重普通人,能理解他们的一切,能站在他们的处境来看待他们的生活。所谓“设身处地”,就是要有“同尘”之心才能真正理解他人,关爱他人。


其四,能放得下身,与草民同乐。我理解经王弼之口说出的“和其光,同其尘”有一种潇洒自在,是一种发自本心本性的自然行为。并不是因为身居高处,要俯身成仁。对于老子来说,本来就没有高处,所谓上善若水,自然本性而已。“同尘”与“若水”皆出于自然本心。所谓不忘初心,情同于此。你本是尘土,不是到了生命尽头才归于尘土,而是时刻就立于地上。在此一意义上,“同尘”并非受苦,并非是献祭,而是本性使然,相忘于江湖。与庶民同乐,用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不管到哪里,与人民在一起,其乐无穷。


其实,这些话,并非是我寄望于你们作为某种需要践行的准则,我实在没有这样的资格。我只是有这些体会,作为教师,就像教练,自己投不进篮,但希望你们投出的球能入球框。这只是我读书做人的一点体会,多是我个人的望文生义,异想天开。在当今之世,面对你们,体会尤深。因此才有这些感想,才产生和你们分享的念头。


最后还说那一句:立心守志,和光同尘!祝福你们前途平顺,万事如意!




毕业在即 | 我是未名湖的小水滴, 胸中激荡燕园情


北大校长郝平在2019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:做永远向上的青年


北大教师代表方方教授在2019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:以一颗童真的心,去迎接所有将至未至的故事


盛典 | 北京大学2019年本科生毕业典礼


中文·百廿特辑丨斯人在兹,斯文在兹


北大学科|百年风雨,文脉长存:中国语言文学系

相关阅读

来源:“北大中文人”公众号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